close

2020年初,大家最憂心的就是買不到可以阻隔飛沫的口罩、消毒用酒精。

搶購,是焦慮下的行為表現。越焦慮,販售的物品越容易秒殺,就是一種不安情緒驅動下的行為。一個人的不安、害怕的情緒感染了旁邊的人,變成一群人很焦躁。聽著他們的情緒透過言詞、音調,看到他們的行為,激發了周遭的人群,擴大了情緒不穩定的人數。焦慮程度越高,越需要觀察自己的行為,並依據事實來思考再行動,避免或減少自動化的情緒性行為。

預防呼吸道疾病感染,每個人都需要勤洗手、戴口罩。其中口罩使用程度,會因為互動對象與地點的差異而有所不同。此時所說的需求,往往就是從個人主觀出發論述,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自己需要口罩。換個說法,個人在工作與生活中會接觸患者、位在人多擁擠與處於密閉空間等才需要使用口罩,如醫療機構、上課教室、車廂、櫃台等,就是使用事實觀點。相對於個人需求,客觀多了。

自我分化之我立場練習

在此時以高規格防疫的狀況與時期,自我分化指的是觀察到情緒如何影響自己的行為與表達、釐清自己的腳色與責任,再次認識自己並找到與人、社會接觸的原則。當我看到許多商家貼出口罩今日已售完的公告,藥局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,覺知到不足或缺乏的狀況確實會讓我感到緊張。當我搭大眾運輸工具,看到大家都戴上口罩,我接收到的視覺訊息讓我明白密閉的公共場所裡,瀰漫著擔憂的氣氛。當我走在人行道、行經公園時,我知道我在空氣流通的環境、不是摩肩擦踵的車廂裡,我沒有戴口罩也不需擔心。

 

認識Bowen Family System Theory

Bowen理論談焦慮,並不是精神疾病認定的焦慮疾患( anxiety disorder),而是一種明顯或隱藏存在於個人內在的不安能量。焦慮在兩人或眾人之間穿梭,是具有感染力的。

這理論將焦慮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。急性(acute)焦慮指的是一旦覺察到危險,個體回應立即性危險的可能反應。例如長官急需並催促重大會議所需彙整性資料、交通事故等。慢性(chronic)焦慮大部分與早年家庭經驗有關,也與來自現在的家庭持續存在的衝突或困擾有關。另一方面,急性焦慮持續存在,也可能形成負面情緒累積而成為慢性焦慮。

arrow
arrow

    馬康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