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自我分化行動開始的時候,請觀察自己不以習慣的自動化情緒反應,平靜自己的情緒。

接下來你會經歷這個與你熟悉的人有所反應,對你說你錯了,要求你變會來。過程會有點顛頗,請平靜以對,去執行與經驗新的反應和歷程。

 

一位同事經常都是在上班打卡最後的時間才壓線踏進辦公室,某一天突然成為上班最早到的人。每個同事們看到她的時候,先是一臉驚訝,接著問起怎麼今天這麼早到之類的問題。

一位向來不愛吃蔬果的朋友,有天宣告這一天起他要開始吃素了。在一旁的親朋好友個個丈二金鋼摸不著腦袋,紛紛猜測這位朋友遭遇甚麼事情了,怎麼變化這麼大。

平日總是勤於打掃居家環境的人,就從某一天起不再整理清潔,任由灰塵與垃圾天天累積。

你有過這種經驗嗎?

看到這麼巨大的行為改變,你當下是怎樣的心情和想法呢?

 

我想各種回應和想法都可能出現,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面對改變這麼大的情況令人很不習慣。在初期大家可能還會戲謔地說吃錯藥了、要求不要開玩笑、或者像和陌生人打招呼哈囉一下。眼前這個人的態度、言詞和行為,顛覆了我們過往對他所有知道與認識的一切,多數人的反應可能認為他生病了、我們沒有冒犯他怎麼他會變得如此冷淡等等。就是告訴他有問題、他搞錯狀況了。如果這位友人或家人持續這麼做,希望他趕快恢復以前的樣子。再繼續下去一段時間,我們說了沒有用之後,似乎也就懶得說、懶得要求他要像以前一樣。

 

這情形,也會發生在自我分化的過程中。當我們決定要試驗新的方法回答或做出不同的行為反應的時候,對方一樣也是不習慣,甚至有人還會感到錯愕。和我們融合程度越高的人,相對會更不習慣、更錯愕。這時,我們遇到的第一個狀況就是他會表示你錯了!。我們不再依循過往的模式反應的時候,對方從未經驗過這樣的新行為、新態度、新的情緒表達,與經驗不一樣的狀況,他很容易出現指責你錯了!

變回來,是我們接著會遭遇到。被要求變回以前對方所熟悉的樣子、熟悉的模式,繼續以前的生活和互動。面對未知、新的模式,我們在調整、調節自己的反應和覺知情緒的張力強度,已經很不容易。而對方要求的表情、言詞和舉定更可能在這過程中,我們還真的很有機會回到原來關係互動的狀況。

 

我曾經分享過小時候為了不讓父母整理自己的書桌這個故事。當我不再依賴父母為我整理看似整齊的書桌,以及決定不再忍受書桌上的物品被整理後,我便把物品重新擺回來我需要與歸類的模樣。他們立馬有所反應你怎麼這個樣子」、「你不可以這樣你錯了!」、「哪有人的桌面擺東西擺成那種樣子。等被指責否定的言詞。當然,接著聽到我的父母們會要求我能夠回復以前,那個任憑讓他們整理房間和桌面的小孩。我知道我可以為自己的房間與桌面負責,只是我的擺放不符合他們期待的景象與做法,難以順從他們的指導。在經歷一次次的被要求變回來,與堅持自己的想法與做法的緊繃過程後,我的父母漸漸放鬆要求我要依照他們說的去做的言語與態度。現在回想起來,我還蠻感謝他們願意接受我做的事,竟然與他們想像、預期的不同,最終尊重我的想法和意願,放手讓我擁有自己的桌面、房間有充分自主管理與運用的權力。

 

改變,不會立即到位。改變的過程,還會經歷一段渾沌。自我分化之所以珍貴,就是我們清楚自己的想法與感受,並且採取了非自動化情緒性的行動做出反應。在這過程中持續一點一點的調整,讓自己自在、平靜,然後反覆練習新的反應,不再只是個聽話順從的人,更是個有情感、有想法的、能堅持、能負責的人。

arrow
arrow

    馬康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